面對分離焦慮與異地文化,心理諮商師帶你理解與適應!
作者:高淑宜 臨床心理師
初次做心理諮商,你也會感到不知所措嗎?隻身前往國外求學或工作,都會感到不安而焦慮嗎?面對異地文化的不安,在做心理諮商師之前,可以先做好這些準備,透過瞭解自己、表達自己,讓諮商師更快的進入你的內心世界,幫助你緩解情緒、陪伴你、幫助你,讓心理諮商師陪你走完這段內心的旅程。
一個外國朋友和我分享他在台灣的生活。拿著幾張照片,回想起二年前被公司派到台灣來工作,屈身在小坪數的套房內,和室友雞同鴨講的對話內容,還有和同事之間發生的一些口角誤會,還有一些當初覺得奇怪,不可思議的事情,現在對他而言已經是見怪不怪了。
我很開心他來到台灣不久,就感受到台灣文化中特有的人情味,例如,中秋節時房東請他吃月餅,每次間到他都會問他吃飽了沒。他的個性開放隨和,入境隨俗,適應一些文化不同所來的身心衝擊,現在他已經比較習慣在台灣的生活了。
曾經有個母親找我接受心理諮商,她在小孩出國留學前的幾個晚上,失眠,擔心小孩可能會無法承受課業的壓力,擔心她被歧視或冷落時會孤單,沒人可陪伴。
遠離家鄉與親友分離,本身就是一件孤單寂寞的事情! 如果你或是家人即將到異國(地)求學或工作,或已經在外地生活一段時間了。以下是高淑宜臨床心理師分享有關於異地文化的調適。
對不同文化間的差異有心理準備
去遠地旅行之前,我們通常會收集當地的各種資訊,包括時差、語言和貨幣等。對於即將到外地生活的人而言,對當地的文化特性的瞭解是必要的。不同文化間的差異,通常來自於思維/作為方式的不同,溝通/表達方式的不同,法律/政策規定的不同。 理解文化上的差異(不同),可以讓我們預知會出現的問題以及如何克服,例如,在與人發生衝突(誤會)時,多想想「文化因素」,用外在角度來看待問題發生的原因,會發現對方的思考邏輯與我們的不同,以及他們行為背後的意義,這樣可以避免我們把問題的原因歸咎於「自己因素」,減輕我們的壓力。
找到信任的人訴說心情,必要時尋求他人的協助。
我的外國友人告訴我,離開家鄉後,每當壓力感來時,特別能體會到來自家鄉親友的一句話有多麼的溫馨! 我們和家人親友間,對於許多事情都有默契了,不需要多問就知道彼此的需求是甚麼,也隨時能向他們訴說和感受支持。
在異地文化的衝擊,讓人出現的情緒反應有驚訝、疑惑不解、生氣、覺得不公平或甚至覺得不受尊重。當這些情緒來時,請相信自己的感受是真實的。
建議您找身邊可信任的人談談 (例如,在上課的時候,老師都沒有讓大家發問問題,我覺得這裡爛透了! )。這樣的表達方式,「當我...我認為...我覺得...」,不但可以讓不舒服的情緒宣洩出來,也會發現你並不孤單,因為其他的人和你有相同的問題,因為你們可以一起討論解決的辦法。
然而,有時候我們遇到的問題是比較複雜和嚴重,例如金錢糾紛或交通事故,為了能趕快把問題解決,避免產生更多困擾,建議您尋求機構單位的協助。
・延伸閱讀:《只是聊聊就能解救痛苦?找到懂你的心理諮商 先問4個關鍵問題》
找到一個屬於自己的安全環境
處在陌生或不確定的環境中,有些人在很短的時間內就有身心反應,包括緊張、壓迫感甚至失眠,有些人則都不太會有。每個人對於新環境的反應和適應所需要的時間,都不相同。在初期時,找一個可以安頓身心和發揮個人自主性的空間是很重要的,容許自己暫時遠離一下人群,在安全舒服的空間中,待在那裡,做做自己想做的事情,靜坐、冥想、閱讀或寫作(或記錄心情)。
學習當地的語言和社交性對話
「語言」是人與人溝通的媒介,透過對話,不但可以傳達自己想法心情也可以與人建立關係。多多觀察他們在與人對話時的語言和姿勢動作,我們也可以主動和他們問候道安,對他們正在做的事情表示讚美,都是可以拉近與他人距離的方式。
體驗當地風俗民情的人文及藝術等文化活動
讀萬卷書不如行萬里路,體驗一個地方的文化特色,最好的方式就是接觸各種新鮮的事物。文化所涵蓋的層面極廣,除了語文,科學、音樂、美食、藝術、宗教和法律等。建議您不妨利用閒暇時間到處去走走逛逛,搭乘當地交通工具去比較遠的地方,品嘗一下小吃,參加展覽會或音樂會等表演活動。
將異地生活的體驗視為生命中的一種學習與成長
在異地求學或是工作,如同在國外旅遊一樣,我們會拍照、攝影或用明信片等方式來儲存一些值得紀念的點滴。有些人也會把一些奇特的遭遇及個人感想寫在旅遊日記中。 把接觸異性文化視為一種學習,允許自己改變,親身體驗文化差異的衝擊後,對外的世界及他人,多了另一種詮釋(看法),對內的自己,特別是在價值觀(和態度)上有更深一層的覺察認識,是一種學習與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