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諮商指南:在心理師的協助下,我是不是應該快點好起來?

2022-12-19

Image by Jürgen from Pixabay

撰文者:吳天慈 諮商心理師


你曾經有這樣的想法嗎?

在心理師的協助下,我是不是應該快點好起來?

尤其隨諮商會談次數越來越多,此股壓力隱隱浮現。

諮商過程需要雙方的投入,來談者可以感到心理師的用心和自己的投入,而轉變路上,偶爾的小插曲,像是生活的變動、心情突然的低落、焦慮、生氣與不安。都可能在面對「好起來」時感到挫折、不安、自我懷疑,也可能會想,心理師都這麼努力了,我怎麼還沒有「好起來」。 這樣的感受,可能來自以下兩個原因:

1. 過於承接重要他人的情緒

當帶著改變、嘗試的心情來到諮商室,心理師與來談者皆以共同目標為努力,形成對自己的期許,但當夾雜著彷彿沒法跟上心理師腳步的擔心,可能來自過往過於在意他人的需要,忽略了自己當下的處境。

過去的自己,與其關心自己,更在意的,是那些對我們而言重要他人的想法感受。像是面對家人的生氣、不滿、指責與批評,或許也有自己的受傷與委屈,但當習慣了壓抑,類似的處境便處處勾動忽視此刻自己的心情。諮商過程,藉由一次次靠近與碰觸這些被否定掉、不曾茁壯的部分自己,會有所意外、驚喜,同時可能帶著不確定性,甚至那種原來自己「不夠好」、「還不夠好」的挫折與喪氣。

2. 過高的自我要求與期許

小時候學騎單車,以為自己騎順了些、平衡熟練了點,卻在下一刻因為一個過彎、騎過一顆石子,或騎到一片沙地而不穩,甚至打滑翻車。就像再怎麼樣平淡的生活,有時還是會出現變動,影響自己當下的心情處境,這些都是自然而然的,像四季,像節氣,有其自然般的起伏。

但突如其來難以消化的情緒,暗潮洶湧、波濤駭浪般襲卷而來,那個慌亂、無助,好似過往不曾有過好好被承接的經驗。成長過程,你總是感到家人、師長對自己的不滿意、對自己的失望嗎?或是學校課業的高度競爭,同時還得處理家人是否滿意的情緒,一個階段完成了,還有下個階段的任務,漸漸地,自己天生氣質內化了外界環境標準,那些無邊際的要求和期許,少了關愛的承接與滋潤,成了不斷累加的高標準,停不下的自我檢視,屏除了對自己身為人的那份呵護與疼惜,那份陽光空氣水。

此刻的你,或許已經無比的疲憊,或長成連自己都好陌生的樣子。

此時,可以試著讓心理師知道自己的垂頭喪氣,這些想法、心情與感受,都是很好跟心理師討論、重新整裝自己的素材喔。適時的停下來,等待自己,與心理師一起探索過往歷程和現在處境是如何影響自己的信念與心情,從中獲得一些關於自己的靈感與體驗也許走得比較慢,但也正走在「好起來」的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