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太產後憂鬱怎麼辦?先生成為神隊友的陪伴指南!
撰文者:許傑銘 諮商心理師
「寶寶生下來以後,我沒有想像中開心,甚至不願看到他......」
「照顧寶寶沒動力,總是覺得疲累,對先生、家人發脾氣......」
何謂產後憂鬱?
由於產後的賀爾蒙變化,以及產後生活型態的驟變、角色的轉換與壓力,以及疲勞與睡眠剝奪等,大約有八成比例的產婦,自生產後的2~3天開始,會有產後情緒低落(postpartum blues)的情形。期間會出現情緒起伏大,脾氣暴躁、容易焦慮、失眠等常見的症狀,一般約在兩週左右,情緒便會慢慢回穩。而大約有10%-20%比例的產婦,症狀會持續超過兩週以上,亦對生活大部分的活動失去興趣和動力、甚至有想自殺的想法,就需留意是否有產後憂鬱(postpartum depressive)的情形。
成為神隊友的陪伴之道:
1. 傾聽、理解與支持,勝過千言萬語的建議
產後憂鬱的產婦,除了身體上的照顧外,更需要情緒上的傾聽與陪伴。例如主動探問、關心太太的需要:「哪些事情讓妳感到心情低落?」、「如果妳願意說,我會在這裡陪妳」。一句貼心的感謝或鼓勵:「太太辛苦了!」、「妳已經很棒了!」。有些時候,甚至不需要太多的言語,只要陪伴在身邊,給對方一個擁抱,靜靜地聆聽對方的情緒和需要,就是足以是一個良好的支持力量。
當一個人處在憂鬱的狀態時,在旁人眼裡看來,或許會覺得情緒相當無理,或太極端。所以我們時常過於求好心切,告訴他們「應該怎麼做」,或者否定或指責「妳想太多了,要正向一點!」。
可以理解身為先生,在一旁著急、迫切想要幫忙太太的心情。但有些時候,太太需要的並非是建議,而是希望感受到被聆聽、理解和支持,甚至一起討論遇到的困難。過多的指導與建議,非但無法傳遞心意,反而更容易讓太太感受到不被認同,或更不願開口,徒增衝突的可能。
2. 正確理解產後憂鬱,儘早陪同就醫
「她這麼積極樂觀,應該不會有產後憂鬱吧?」
「是不是抗壓性不夠,太草莓才會憂鬱?」
大眾對於產後憂鬱仍有許多偏見和誤解,一方面使得產婦對於求助的意識和意願降低,因此拖延了求助的時機,也容易將產後憂鬱全然地歸因於抗壓或性格的問題。但產後憂鬱並不是產婦自己可以控制與選擇的疾病。試想一位產婦產後的心境與壓力,對於母職的自我要求、育兒的挫折、從人妻到母親的角色轉換、生孕後體態的轉變、職涯的抉擇、婆媳問題等,正是因為產後的生、心理以及生活環境的驟變。所以無論性格樂觀、積極與否,都有可能經歷產後情緒低落或憂鬱的低潮。所以請在必要時,儘早陪同就醫,尋求專業協助。
3. 以實際行動支持,拒當家庭邊緣人
產婦在孕期經歷的身心變化,以及產後所需要的復原,遠比想像中的還來的巨大和重要。所以除了給予情緒上的陪伴和支持,先生主動地將育兒、家事視為共同的責任,更將這些行動落實於家庭分工,從孩子出生起,哄睡、餵奶、換尿布、替寶寶洗澡、洗衣服、到家事,甚至是婆媳的問題。先生並非只是幫手,或只是幫忙分擔而已,而是夫妻需要共同學習與合作的挑戰。
或許有些時候,太太期待的不一定是神隊友,而是先生主動的投入,不再當家中被動、邊緣化的局外人。讓太太生活有適度喘息的時間,同樣也能減輕太太的心理壓力。
4. 心事誰人知?神隊友也需要自我照顧
學習為人父、陪伴太太憂鬱情緒的路上,同樣經歷生活、心境上的轉換,需承接各種挑戰,偶有力不從心,無法勝任的挫折感。而「陪伴」、「幫手」的角色,也讓產後爸爸找不到自我照顧的立場。但請別忘記,神隊友也需要休息,如培養生活興趣,從運動、閱讀中得到喘息。適時地向家人、朋友傾訴壓力,也可與身邊同樣經歷育兒時期的同儕交流,相互支持學習。若和身邊的人開口有困難,鼓勵主動求助心理諮商,在安全氛圍裡,和心理師一起梳理情緒、釐清問題,找到排解壓力的因應之道,才得以有更多的力量照顧家庭。
更多親子教養與家庭文章:
《要如何正確的表達情緒?從家庭關係中,看見父親的情感需求!》
圖片來源:Unsp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