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千尋》逃避依附人格?讓心理師放下職業成見,細讀她的寂寞
圖片來源:《我是千尋》劇照。
《我是千尋》是部乍看平淡無奇的故事,無味到看完後我立刻爽快俐落地轉身工作去,丁點咀嚼回味的念想也沒纏身,可沒想到它後勁奇強,猛烈到片中諸多劇情、對白、畫面在我腦海裡回放不絕,餘韻綿綿三日之後又三日。
有村架純很紅我曉得,我也很喜歡《喜劇開場》,可我偏偏還從未被她的表演給收服過,不過,這次我著實被她在《我是千尋》中曖曖含光不浮誇、收放自如的演技給征服了。此外,也期待導演今泉力哉日後的作品,因《我》片除了女主角千尋外,其他配角的演繹也散發出恰如其分的熠熠光采,讓我讚嘆導演的執導功力。
對我來說,《我》片的一大後勁,便是故事中對主角千尋的家世等過往有諸多留白,但舉手投足及對白人設又饒富立體魅力,讓觀眾不由自主得想去拼湊、揣測她從何而生、從何而來,就像千尋每每在初登場另一個他鄉異地時,便被問到:「你之前是做什麼的啊?」
看《我》片就像在看千尋如何面對每一段關係,看她以春風之姿煦煦吹撫一個個失依無措的靈魂,像照料親人般地為流浪老朽擦澡送飯,真誠陪伴單親乏愛的孩子與無處歸屬的少女,用心慰藉被騙財的好友,熱情關愛失明的闆娘,甚至連溺了水的螻蟻都慈悲為懷出手相救。
然而,煦煦春風卻無法被挽留,難以恆常久駐,彷彿曾為性工作者的千尋仍秉持著「來者不拒,去者不追」的行規。一如她所信奉的關係隱喻:「不論是什麼樣的關係,每個人終歸是來自不同的星球。」正因如此,你不理解我,我不了解你,剛好而已;命犯天煞孤星,也是尋常之事。如同千尋這花名的由來,也承繼自那位曾帶給她片刻短暫卻無比溫暖、霎那暖心即永恆的風俗業海派大姊千尋。如今她也化作同名,繼續豪邁繼續奔放送暖,也繼續天地悠悠過客匆匆。
是什麼樣的經歷,造就了不與任何人長期建立關係的她?
而千尋這樣的人設,也著實令人對她的身世背景產生好奇,是什麼樣的產地與經歷造就了這樣的她?
片中千尋曾對弟弟的來電不予回應,而當電話總算接通時,原來弟弟是來電傳達母親的死訊。然而千尋旋即表示並不打算奔喪,連做個樣子的想法都沒,甚至對母喪全然無感,且當弟弟想再多講上幾句話時,她也迴避了。這在在呈現了她與家人關係的斷裂與保持距離。而當她深陷情緒低潮時,也是全然獨處於自身的黑洞裡,他人是難以走入去干預去施力的。
在與友人談及戀愛觀時,千尋也明確表達自己對戀愛無感,不喜佔有人也不願被佔有,就連性事也只是生理需求使然。片中的纏綿即發生在她埋葬了動物屍體後,需要「飲食男女」一番,於是交歡成了拉麵店的續攤。如同電影《送行者》中,男主在初入職時與「腐朽」深切交手過後,渴望浸淫於活生生的氣息,於是向妻子求歡。且在《我》片裡千尋成排的豬哥男粉之中,能蒙寵得召被翻牌臨幸的,也是最懂保持距離的那位,如此一來「發生關係便最沒關係」,以絕後患。
而當千尋發現已身故倒地的流浪老翁時,就逕自挖坑埋葬了遺體,這一幕不禁讓人納悶:不用先通知警察嗎?都不用聯繫家屬嗎?我的臆測是:都不必,因為像老翁同她這樣的流浪者本就無所依無所恃,是故也無需俗世褥節,一切師法自然、回歸塵土即可。
你說這樣的人就沒有依附需求嗎?似乎也不完全如此,年幼時的她即主動渴望牽起為她送暖的大人,對便當店闆娘的掛念與關懷也著實濃厚熾熱,而闆娘的體貼入微讓千尋倍受同理,甚至因此在浪途中選擇了駐紮棲息。在與闆娘擁抱時,起初雖難為情,最終卻也融化動容了。然而,就當她的真名要被揭露示人之際,那層神秘的薄紗又被蓋了回去,還是繼續被喚作化名千尋。
故事的最後高潮,集結了一票與千尋有關係羈絆的他者來做伙開趴,然而此時便也是反轉的開始,這樣的社交綿密讓她不勝負荷,就好比她曾這麼譬喻自己敬戀愛而遠之的生存之道:「不會喝酒的人不要硬喝,保持清醒的幸福就好。」反正也算功德圓滿了,讓身旁想有伴的結了伴,讓沒歸屬的尋得知音,讓乏愛的羔羊也有了牧者,該是時候功成身退。於是,喧囂過後千尋暗自退場,又獨自踏上了另一個異鄉。
這讓我想到在日本提供特殊服務的「夜間搬家公司」,協助客戶隱姓埋名展開新生活,有計畫性地人間「蒸發」再異地「重生」。夜間搬家公司的老闆曾提及,縱使有些客戶想要消失的理由很自私,但她從不輕易評論或拒絕,因為「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掙扎。」而《我》片裡的千尋,則是不假借他人之手的獨自「退場」再另覓「新生」。
依附型態的定義,重要嗎?
職業病使然,對於千尋這樣的性格作風,我下意識會評估她為「逃避依附」的關係類型。所謂「逃避依附」即是心理學依附理論中「不安全依附」的類型之一,常讓人覺得有距離感甚至冷漠,然而這也是他們的保護色及生存策略。也是職業病犯,看戲時我難免去探究她的「逃避依附」是如何養成的?然而,這彷彿不是這部戲的重點,戲中雖呈現了千尋與家人的斷裂,卻從未描繪因何故而斷裂,戲中雖揭露了她遭捅的舊傷口,卻也未交代事故的前因後果來龍去脈。
這戲彷彿要我將職業病放一邊,彷彿在笑我所說的「逃避依附」這標籤太具診斷性,彷彿是在問我:你能否真心尊重也接納千尋這般如其所是的存在呢?也許是她天性使然,也許她這一世就是來修「孤獨」的功課。就算她再寂寞,也許她寧可寂寞寂寞就好。她到底是因為受傷了才逃跑,還是因為慣性逃跑才受傷,這根本不是故事要說的。
正因為電影的敘事中性曖昧,可以各自解讀,我自以為的政治正確都可能淪為一種職業病的投射。同樣具逃避依附人設味的電影《型男飛行日誌》,相形之下就價值觀再明確不過,《型》片男主雖認真以待每位客戶,但身旁卻無可依附甚至以此為傲,然在自己轉念想尋覓歸屬依附時,卻遭到對手反將一軍。然而《我》片裡的女主千尋卻會對我這麼說:「我們就是不同星球的人,少拿你的『逃避依附』來定義我!」
所以,讓我拋開成見,只管祝福。願天下像千尋這般的浪人過客,都能獲得不帶偏見的理解與對待,就算他者不解依舊得以圓滿自足;願天下千尋想飛時便有天涯海角天高海闊,想落地時便有宜木可棲良灣可泊。
本文轉載至獨立評論:https://opinion.cw.com.tw/blog/profile/52/article/13427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