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ight-time fear 夜間恐懼

2021-03-25

作者:周舒翎臨床心理師

不同的年齡層有不同的害怕。


隨著孩子長大,生命中會有不同的挑戰。從小時候的分離焦慮、要學會控制自己的膀胱,之後還要學會控制自己的情緒、生氣或暴怒,也要學會與不同的家人或朋友互動;更要學著面對生、死、上帝或地獄的想法,這些議題都會在各發展階段造成夜間恐懼而睡不好。

到了五、六歲,認知功能愈來愈好的孩子,電視電影的劇情可能成了他們擔心的來源,很容易就像我一樣分不清事實還是虛幻,而在心頭盈繞著這樣的劇情或念頭,白天有許多事忙著玩樂,沒時間擔心,但到了夜晚一個人躺在床上,想睡的感受讓孩童失去控制自己思考的能力,除了擔心卻也無法做其他的事,常常越不想去想,反而想得愈多。在這樣的狀態下,也許已經四、五歲的孩子可能還需像是兩、三歲孩子的安撫秀秀的方式,不要嘲笑他像個小baby,而是要去了解背後的原因,一起參與陪伴跟他一起解決才是正確之道。

時間到了,該睡覺囉!

平時要一個活潑好動的孩子,時間到了要乖乖入睡都不太容易了,更何況當孩子有所害怕或不安時,所以他們會拒絕去睡也是理所當,每個家庭都一定曾經面對這樣的狀況,可能是他們爬起來說,「再喝一杯水」、「再說一個故事」、「再看一段電視」,或要求一定要開燈睡、要你去看一下衣櫃有沒有鬼怪在裡面,甚至乾脆要來跟父母睡。孩子為了趕走他心中害怕的念頭,一開始跟你爭取延後睡覺時間,後來雖是躺在床上也是動來動去,滾來滾去的,或者一直爬起來走來走去。

如果你的孩子在睡覺時間拒絕上床,你最好在白天時好好與他談談,要同理他、多加保證、支持他。並不建議去更改他的睡前程序(如:洗澡、說故事、談談心、kiss goodbye的流程)。也許可以拍拍他的背幾分鐘;坐在他的房間有些距離的陪他,儘量還是維持他原來的作息。

如果他的夜間恐懼已經漫延至白天,也不敢單獨待在自己的房間內,甚至出現像是歇斯底里尖叫亂喊的狀況,太堅持原來的睡前程序可能會讓問題惡化,這時可能就需心理師來協助了解他背後的害怕到底是什麼了,面對恐懼才能解決它

在治療的初期可以讓孩子與父母一起睡,但可請父母其中一位去睡他的房間,讓他知道那房間是安全,在那兒睡也可以是輕鬆的;也可以稍微搬動一下房間的擺設。之後可以在白天與他一起在他的房間玩遊戲、看書、聊聊天,慢慢鼓勵他一個人白天待在房間內,父母可以在房間外或隔壁房間讓他覺得仍有伴,慢慢的在晚間也可以一個人在房內,最後可以躺在自己床上睡時更是要支持、讚許他,也許剛開始需要在床旁陪伴,但最後仍是要鼓勵孩子自己入睡。記得,當的害怕愈來愈少時,仍需重新建立新的入睡程序,別讓暫時的夜間害怕改變成了永久的睡眠習慣。

也許會有人想用民俗療法來解決孩子的恐懼,但這對於父母的安慰是大於孩子的,也不太需要真的去做一些趨逐鬼怪的動作,因為真正的害怕在於孩子的感受,而不是是否真有鬼怪,給予孩子足夠的安撫、支持,讓他了解你是與他站在同一陣線才是真正的解決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