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要花錢做心理諮商?心理諮商真的有用嗎?真的值得嗎?

2019-12-05

作者:陳亭君臨床心理師

當自己情緒低落時,不知道自己要不要花錢做心理諮商,網路上有許多心理諮商推薦文,你是否也會懷疑心理諮商真的有用嗎?又是不是真的能為自己帶來幫助?其實,很多人在踏入心理諮商所前,內心都會有這樣的疑問很正常,畢竟一個人的心理現象,對於不曾花時間熟悉它的大部分人而言,是神秘、難以捉摸且難以理解的。

大多時候,我們對自己是不甚了解的,我們常為自己的內在衝動所驅使。例如,今天我們看這個人覺得很討厭,我們就非得找出這個人可能具有某些讓我們很討厭的東西,即使是缺乏證據的隨意猜測聯想,我們也認為很可能是真的,但事實可能是我們連續幾天沒睡好,心情很煩躁,讓我們看很多東西都不順眼。所以,對於不了解其中緣由的人,很可能從睡眠問題,衍生出人際問題。

先瞭解自己的「心理模式」,解決內心的情緒困擾

每個人都有一套心理模式(psychological pattern)。所謂的心理模式,就是每個人通常都會有某種想法-情緒-行為的慣性,良好的慣性,可以幫助我們有效的因應情境;而不適應的慣性,就會讓我們重複遭遇某些問題。例如,有時候我們常失眠、莫名其妙就心情不好、遇到某些情境就不自禁地退縮恐懼、在關係中怎麼做都不對、偶爾會禁不住地情緒失控。

延伸閱讀
:《為什麼我無法控制自己的情緒?該怎麼做好情緒管理?

通常我們遇到這些情況,會自己做調整,開始嘗試一些方法來解決問題。方法各式各樣,不一而足。例如,找人聊天、情緒宣洩、吃東西、購物、外出走走、睡覺、避開感到不舒服的情境、喝酒、玩手機、抽煙、開快車兜風、打電玩等。這些方法通常是幫助我們暫時地離開不舒服的狀態,從感覺不舒服-焦慮、恐懼、煩躁、沮喪、擔憂、無助等,轉變到沒有這麼不舒服的狀態,但並沒有根本地解決原先想法-情緒-行為的慣性問題。

另一方面,這些方法在使用過度後,常會演變為關係問題,或者暴食、瘋狂購物、手機成癮、飆車等危險行為,使整個情況更加複雜。

踏入心理諮商所,重新給自己一個認識自我的機會

心理諮商是給自己一個空間、一段時間,讓我們能夠坐下來,在安全的環境中,有一個對於心理現象熟悉的專業人員,幫助我們看清楚自己怎麼了。現象可能需要抽絲剝繭、層層探索,在過程中,幫助我們自我覺察(awareness),覺察自己內在的想法、情緒、生理反應以及行為之間的關係,然後幫助我們能夠洞察(insight),了解造成目前現象的因,並探討接下來欲達成何種結果。透過這些,我們才有可能改變。

延伸閱讀:《只是聊聊就能解救痛苦?找到懂你的心理諮商,先問4個關鍵問題

當我們對這些不清楚的時候,我們是內心現象的反應者。當我們感到害怕,就逃避,也不管眼前是不是真的有危險的事情,或者這個危險是不是有其他方法可以解決。當我們感到憤怒,就攻擊,但很可能這個憤怒是來自於過去被壓抑情緒受到觸發的結果。

當我們愈清楚這些,當下次類似的心理反應升起時,我們開始學會踩剎車,我們試著採取其他不同的行為反應。漸漸地,我們能夠開展不一樣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