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壯方案後,還有什麼心理諮商選擇?
從年輕族群方案到青壯世代心理健康支持方案,感受到社會大眾對於心理諮商的重視日益增長。當我們使用完三次補助之後,想繼續諮商有哪些選項呢?
一、自費但調整諮商頻率
三次諮商後,和心理師已經建立關係,並在這三次中把重要的議題完整地敘述過,過程中意識到生命中困擾可能的來源,而如果能繼續和同一位心理師諮商,能讓我們覺得安心。雖然為了讓自我探索的感受能夠延續,一般來說不推薦隔兩週進行會談,但在一項針對憂鬱症治療成效與會談次數、頻率的研究中(Ciharova et el., 2024),諮商的效果不一定總是與頻率有相關,端看不同文化以及情境而定,因此可以提出我們的考量,和心理師針對自己的狀況來討論。
二、各縣市社區心理諮商服務
在各縣市政府,都有心理諮商的資源可以使用,只是因為可以用相對較低的價格和正式心理師進行諮商,一般而言會有較長的排隊等候時間,諮商的總次數也會有限制。較詳細的方案細節,各地略有差異,可以直接電話詢問或是預約。
各縣市政府聯絡資訊:https://dep.mohw.gov.tw/domhaoh/cp-4558-69568-107.html
三、實習心理師方案
在台灣的心理師養成制度中,參與國家考試的先備條件包含完成一年的兼職實習以及一年的全職實習,實習的場域可以粗分為學校、醫院以及社區心理諮商所,這篇文章針對在社區中使用方案的民眾,因此僅針對在社區實習的實習心理師做說明。
如前所述,台灣的實習被要求在取得證照前進行,因此若證照代表專業,那實習心理師便會讓人擔心其專業性,那為什麼和實習心理師進行諮商仍是值得考慮的選項呢?首先,實習的過程中,在直接從事個別諮商工作外,還有個別督導、團體督導以及專業研習等等事務,這些培訓性質的任務,讓實習心理師長時間浸泡在有關諮商的思考中,並且持續進行內在的覺察以及自我省思。督導機制也能讓正式心理師間接參與實習心理師正在進行的個別工作。
2022年一個對實習/受訓中心理師的研究表明,擁有心理困擾的人能夠在社區諮商所從實習心理師得到協助,但同時研究也說明臨床程序上會根據來談者的困擾類別去決定是否媒合實習心理師來進行諮商。(Vos, Chryssafidou, van Rijn & Stiles, 2022)這說明了諮商所也會針對來談者的狀況先進行評估,以維護來談者的福祉。
最後整理從已知資料中三種不同選擇的考量。
和正式心理師諮商但降低頻率:
建議可以和原本的心理師討論,每一位來談者的狀況,以及適合怎麼樣
的頻率,只有來談者本人以及心理師最清楚。
縣市社區諮商資源:
總會談次數有限制,開始前可能有一段排隊等候時間。
實習心理師方案:
來談者整體而言能夠獲得幫助,而諮商機構本身也會協助評估來談者的
狀況是否適合由實習心理師服務。
經由政府方案預約諮商的你,已經在自我探索中往前跨出了一大步,後續的路要什麼時候出發,要以什麼樣的步伐,要和誰同行,都是你可以做決定的,若你願意,我覺得和已經在三次諮商中和你同行一段路的心理師,再約一次會談來討論一下,將能協助你找到最合適的選擇。
參考資料
Vos J, Chryssafidou E, van Rijn B, Stiles WB. Outcomes of beginning trainee therapists in an outpatient community clinic. Counselling & Psychotherapy Research. 2022;22(2):471-479. doi:10.1002/capr.12466
圖片來源:Photo by Alex Green: https://www.pexels.com/photo/crop-ethnic-client-discussing-problems-with-anonymous-psychologist-5699431/
延伸閱讀
關於諮商你可能想過的問題:「什麼時候結束?」、「如何結束?」
心理諮商有用嗎?去心理諮商聊什麼好?一次了解心理諮商常見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