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人過世走不出來?諮商心理師帶你走過親人過世的心理調適

2022-08-20

撰文者:吳天慈諮商心理師

親人過世睡不著?談談親人過世的心情

小時候,你有沒有過一種經驗,對於曾擁有的東西,突然間的無影無蹤,只剩心裡那塊記憶,少了實體互動與連結,記憶變得若有似無,那種遺失後的不安、困惑、自責,都是失落可能相伴的情緒,可能因此輾轉難眠、睡不著。

失去親人、配偶本身為重大壓力事件,尤其逝世的親人擔任家庭裡經濟收入、家庭主要責任角色,或為自身的主要照顧者,喪親者的心情得以想見需要多大的心力調適與復原。過程可能會反覆想起失去的感受,對一切沒了動力、麻木、否認、緊繃、激動、情緒低落、自責、孤單與無助,或許也有許多難以辨認或難以言明的雜亂心情,尤其華人集體社會的情感常緊密、交纏,因此不論何種心境都很正常與自然。

不善談情緒的文化風氣,有時以身體症狀來表現,如食慾不振、疲倦、身體上的疼痛感、噁心、想吐。

一段時間平復後,也可能因為看見或想起曾一起相處的場景而有突發性的失落、悲傷與沮喪,或是上述雜亂的心情再次回來。處理親人後事時,逐步認清親人離開的事實,行為上的承擔,思緒的重整,來回反覆的情緒反應都是正常的適應歷程。


親人過世走不出來是什麼情況?

1.創傷後症候群

時常有人好奇著:親人過世也會有創傷症候群嗎?

創傷後壓力症候群(post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簡稱PTSD),源自可觀察到的天災人禍等重大壓力事件導致的創傷反應,主要有四大症狀,對外界過度警覺、慣於逃避與創傷事件相關的人事物、情緒與想法上的轉變,及重複體驗類似事件當下的時空場景,沈溺其中而難以抽離,為此反覆感到痛苦,嚴重者將出現自我傷害行為、自殺念頭。根據流行病學,創傷後壓力症候群好發於善壓抑、避免感受與思考的族群。

親人過世後的壓力,涵蓋範圍包括面對重要他人的失去、直視死亡的影響,雖不如戰爭般直接感受生命威脅,但因每個人條件背景的差異而有不同的調適歷程和結果 ; 身心本為一體,極度的哀傷狀態,影響神經系統等生理作用反應,造成體感上短暫的變化,實屬正常,但若長時間的影響,時間長達一個月以上,甚至好一段時日才開始出現以上症狀,就要小心了。

2.憂鬱症

生老病死的稀鬆平常,遠不如親人過世時的衝擊,面對親人過世的悲傷失落反應,常類似於憂鬱症的特徵,如煩躁、鬱悶、悲傷、吃不下飯、睡不著覺或嗜睡、失去原先興趣與活力和感到無價值感,也可能因隨親人離去,反覆想到死亡。

當日常符合上述多數情形,且維持超過兩週以上影響生活運作,包括社交、工作,甚至產生幻覺、絕望感、自殺想法,則需加以留意是否從憂鬱傾向來到憂鬱症的處境。

雖然憂鬱症好發於女性,但是由於男性不善表達帶有脆弱意涵的情緒,面對親人過世的心情,如無加以排解,可能隨累積造成隱性的憂鬱症而不自知,也因跡象不如女性來的鮮明,過往研究顯示,自殺率高者往往多為男性。因此身旁的你,可多加留意,適時提供男性逝親者心理及實質上的支持和鼓勵。


如何走出親人過世?關於親人過世的心理調適

1.身旁他人的支持

失去重要的人,總會傷心、難過,甚至感到脆弱,但不見得需要獨自承受。集體動物的我們總有需要他人支持與依靠的時候,找到那個使你感到安心、或至少相對安心的人,即便傾聽與擁抱,都能在慢慢掉落中,找到些向上承接的力量。

身旁的親友,得以給予實質上的幫助,如協助生活瑣事的安排、家人的分攤照顧,也能鼓勵他們適時抒發心情,予以傾聽,或當對方不想說話,僅是靜靜的理解與陪伴也很有力量。如此於心情和生活給予社會性的支持,能減少形成創傷壓力症候群、憂鬱症的可能性。最後,尊重他們的步調,因為每個人處理失去的心情和方式都不一樣,唯獨必要時,鼓勵並陪伴尋求專業幫助。

2.留給自己一個安全的空間

親人離開前後一切動盪的疲憊、難以承受的痛苦,適時允許自己精神狀況差、失魂落魄的悲傷、嗜睡與想念,身心告訴你的一切事情,能否有意識地聽見?它意味著你需要一個感到安全的空間,為自己深深的一呼吸,與喘息。

適度的休息,可搭配原有的生活習慣,如精油按摩、香氛蠟燭的薰香、泡熱水澡、沈浸於自在的音樂,宣洩的同時也能自我照顧,藉此幫助自己逐步回到生活正軌。此刻的你,或許也可關上手機、闔上電腦,將自己從大量資訊海裡抽離,因為身處脆弱時,目標導向的各種方法反而可能是不必要的壓力,也會離此刻的自己更加遙遠,因此需要的或許僅是回到此時此刻的自己。

3.尋求心理諮商協助

親人過世的影響,可大可小,心裡諮商能幫助的,在於協助當事人一步步挖掘那些出不來的情緒、找不到的源頭、看不見的自己、釐不清的失落感和渴求的關係。

有時候,我們希望堅強、急於向前,是不信任除了自己以外的人,甚至不信任那個回頭望見難以接納的自己,諸如錯過遺憾和哭泣悲傷。但再堅強的人也有各樣情緒思考與感受,都是身為人最自然、來自內在的呼喚,幫助我們加以辨識、悅納而後照顧。如果累了、徬徨了、無助了,甚至感到種種困難,可藉由精神科醫師的監督、心理諮商的專業陪伴,協助找到出口與方向。 預約心理諮商

最後,分享2017年由由皮克斯動畫工作室製作、華特迪士尼影業發行的《可可夜總會》的電影主題曲〈Remember me〉,也是逝去父親唱給女兒的一首歌,最後一段歌詞:

Each time you hear a sad guitar

Know that I'm with you the only way that I can be

Until you're in my arms again

Remember me

這部描述著親人離去後,如何藉由主角的探詢,重新長出與逝世親人的連結,也對亡者賦予新的存在意義。或許曾經存在,我們就不曾能夠遺忘,僅是換個形式相伴,如果想要看部好電影,可以看看,或者,來聽首歌吧。


參考資料:

Brown, G. W., Bifulco, A., & Harris, T. O. (1987). Life events, vulnerability and onset of depression: some refinements. The British Journal of Psychiatry, 150(1).

Kendler, K. S., Hettema, J. M., Butera, F., Gardner, C. O., & Prescott, C. A. (2003). Life event dimensions of loss, humiliation, entrapment, and danger in the prediction of onsets of major depression and generalized anxiety. Archives of general psychiatry, 60(8).

Murphy, S. L., Xu, J., Kochanek, K. D., Arias, E., & Tejada-Vera, B. (2021). Deaths: final data for 2018.

Photo credit by《可可夜總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