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聽腦子的話?還是聽自己的?誰決定?
撰文者:曹國璽 心理師
冠宇周三晚上加班時,想著要完成給客戶的報告,才剛打開檔案,看著密密麻麻的字,想到還有一件事情沒有和客戶確認,印象中好像上次開會客戶的副總有說明,但當時自己沒聽清楚,開完會也沒確認,現在要寫報告才發現卡在這裡!
「好煩喔!到底要不要確認?」
心想若是向副總確認,擔心被對方認為自己開會不認真;若是不確認,報告的這一部份又不好下筆。
腦中馬上展開一場辯論,在要與不要確認的想法之間來來回回,搞的自己好累!
「算了,先做別的事好了!」
想著想著,不自覺的就關上這個案子的檔案,打開另一個較簡單的工作。
冠宇和心理師諮商發現自己很容易接受腦中的想法,不假思索的照著腦中的想法去做,沒有經過評估,但是結果卻不盡如人意。
「好煩喔!這個案子先擱著,先做別的事」
結果擔誤進度
「今天我一定得完成這件事情,不管拼多晚」
結果一整晚沒睡,隔天睡過頭錯過和客戶的會議時間。
結論是完全聽著腦中的思緖,結果不一定好。
** **
隔天早上跑步時,剛跑沒多久,腦中默默浮現一個想法
「今天不要跑那麼遠,跑短一點好了!」
接下來就想著要跑少跑的距離,決定今天少跑1公里。
就在決定這麼做時,突然才驚醒,自己是怎麼做這個決定的?
冠宇才發現,今天自己有點累,好像還沒開機,跑起來有些吃力,默默的,心智自動運作起來,
開始想著要如何因應這個情況,想要體貼自己,減輕負擔。
當腦中自動化的想著,行為也自動配合。
只是,有時腦中所想的,不一定是我們真正要的,
或是對自己好的。
學習面對腦中思緖的態度,可以從完全聽話,轉變成評估想法的效用「聽頭腦的話,這對我好不好?這是我要的嗎?」
讓自己拿回主導權,重新再決定是關鍵!
當冠宇覺察腦中想法是為了體貼自己,但是不一定要照著做,決定放慢跑步速度,給自己更長的時間暖機,慢慢的跑了一會兒,似乎身體的活力回來些了,後來就決定還是跑完平時的距離。
心口合一是慣性,能夠脫離心口合一,是一種能力。
#接納與承諾治療取向(Acceptance And Commitment Therapy ACT) #認知脫勾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