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深度心理治療

2020-04-16

作者:賴美麗 諮商心理師

    早期生命之初,我們需要仰賴主要照顧者提供夠好的情感和物質環境,才得以順利的存活下來,因此生命早期在原生家庭被養育和互動的經驗,形塑了我們的人格、人際互動方式、情緒發展,和對世界的看法。當生命感到匱乏或剝奪時,這些不好的經驗超過心靈的負擔,個體為了讓生命繼續前進與生存,會將那些慾望、痛苦和創傷的記憶潛抑至潛意識,將它排除於意識之外,而那些失落與創傷經驗,在潛意識中運轉,讓我們錯認為是因「我不夠好」,「我不重要」,「我沒有價值」,「我的錯別人才這樣對待我」等扭曲的感受。

    臨床實務工作中,常看見許多受苦的心靈卡在自己不夠好的掙扎裡,我們常見的焦慮、難過、憂鬱、生氣、易怒、精神混亂、自我價值感低、恐懼、逃避、失眠、衝動與強迫的行為、無精打采,不愉快或令人不安的想法、重覆發生且擺脫不了的想法、習慣性地幻想、消極且憤世嫉俗、人際依賴、侵犯性、完美主義、孤立等各種感受的背後,其實是一個想要好好存在,尋求被理解與接納的孤獨靈魂。

    每個人都渴望被愛、被理解、被肯定、被認同...,在我的實務工作中,有些個案卻對自己有渴望感到羞恥和愧疚,早期的人我關係經驗潛意識慾望與衝突,必會重現在此時此刻人際和親密關係中,而深度心理治療的一部分,便是讓個案在接納的氛圍和滋養的治療關係中,有一個全新的情感經驗,透過對自己潛意識欲望和衝突的理解,展開自我深度的瞭解與接納,讓失落匱乏的內在、創傷剝奪經驗在一次次的情感與認知重建,曾經四散分裂的自我,有機會像拼圖一塊塊地將它們拼湊和整合。

資料來源:Pixabay(mplosc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