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心理諮商的角度看《瀑布》
撰文者:吳天慈 諮商心理師
2021年度盛事之一的第58届金馬獎於幾週前盛大展開,榮獲最佳電影、最佳原著劇本、最佳女主角、最佳配樂的《瀑布》,道出家庭系統支持的重要性。
(內文微雷慎入)
《瀑布》中的「口罩」像是房子拉皮的藍色幃幕,特定情境下保全自己、等待新氣象的必要工作,如同生活中各樣的「必要性」層層包圍個體內在最純粹的模樣。工作、家庭、婚姻、親子,現代人多樣化的角色,穿梭於日常中,時常日夜奔波、馬不停蹄的度過。單親媽媽羅品文(賈靜雯飾)剛開始便是這樣的角色,看似在工作、教養女兒間兩頭燒,與小靜(王淨飾)的母女關係,扯出疏離、對立,開展各樣的張力,從驚悚感置換為崩解的母親,最後女兒帶著母親回了家。
精神症狀的意涵
電影安插「思覺失調」的素材,是一種慢性、腦部功能失常的疾病,常在壓力下促發,背後長期壓抑所帶出的暴戾、恐懼與不安時常滲入許多家庭日常。「看你嚇成這個樣子,我什麼時候變成是你的惡夢啊?」幻想、負性症狀源自大腦的保護機制,當感受到極大壓力而難以承受,思考歷程切分許多破碎的片段,得以躲到自己的幻想空間,也許是種愛的連結、也許是種隔離,阻絕生活中女兒青少年期的叛逆、老公的背棄,甚至需要藉幻想才得以好好活著,但伴隨的,則為一連串的失足掉落,不論羅品文又或是身為女兒的小靜肯定都承擔著些什麼。
《瀑布》電影劇照
家庭系統的失衡
為什麼要我承受你們的爛婚姻、為什麼要說些我聽不懂的話。
當家庭系統缺少某個重要角色,剩下的人則需承載空缺的重量,母親擔下「嚴父慈母」的角色,女兒承接母親因接踵而至的生活壓力所呈現的精神狀態,以及財務狀況的斷裂。專門扶助弱勢兒童及其家庭的家扶基金會提到「婚姻、健康、經濟是構成家庭關係的黃金三角,若其中一個失衡,又沒有其他支持因素,這類家庭就很容易出問題。」賈靜雯為了詮釋羅品文獨自居住一個月的「自我折磨」,卻是多少人的日常生活,看著小靜恐懼的神情,也許不單是「思覺失調」,任何長期處在重大壓力下的個體都可能是在「自我折磨」裡,皆可能帶出同樣的家庭處境,也許是症狀折磨、也許是精神暴力,影響孩子成長經驗的不安與恐懼。(延伸閱讀:原生家庭的傷害,會對一個人帶來哪些影響?)
《瀑布》電影劇照
脆弱,使我們看見生命的本質
導演將羅品文住院的精神科病房刻意安排在真實情境,其氛圍可見電影,緩慢的步調,提醒我們:「在快速的生活裡,需要一個空間得以喘息。」如果發炎是身體需要休息的抗爭,那精神症狀就是失速的心靈需要喘息的重要訊息,病房就成了一個轉換、過度恐懼、焦慮、憂鬱的存在。精神病房掛上的名畫,無邊的草原、大海的遼闊,光從畫面便得已降伏內心的不安定、慌亂與失序於平靜。電影在這樣的家庭加入許多支持性的因素而奉上圓滿的結局,女兒的懂事與陪伴、專業人士適時的介入、打掃阿姨的伸手相助、母親勇於面對,最後女兒於意外中重生,母親最終得以看見竇加的草原與涓涓細流,得到釋放。「十幾年前,我跟妳爸爸來的時候,陽光也是這樣照進來的。」也許沒有言明,但內在對伴侶離去的失落與渴望,也在生活裡照見光明。
每個大人都曾經是小孩
每個大人都曾經是小孩,我們走的每一步路,都在探索世界、學習身份認同與責任感,每個新角色、階段性任務都是一道道嶄新的關卡。亙古吹捧母親的偉大,電影告訴我們,她們其實也不如期待般強大,每個女人都從女孩來到下一階段,相夫教子、擔起職場責任,不論是太太還是母親,皆是成長性的轉變,當面臨失婚、單獨照料女兒教養起居,也都將乘載著困惑、挫折、受傷、委屈、脆弱的那一面。瀑布是壓力也像是潰堤,崩解的羅品文,瓦解現代女性獨立撐起家庭系統的最後一道高牆,傾瀉而下的種種情緒,剩下家人間細微的情感與渴望,猶如魏如萱所吟唱:「偶爾飄來一陣雨,點點灑落了滿地,也許雨一停我就能再見到你,也許雨該一直下不停。」(延伸閱讀:教養,從接納自己的情緒開始)
賈靜雯受訪時描述到此劇女性的「強大與脆弱,揉在一起。」奠基於婚姻、健康與經濟的家庭關係所堆疊出各式各樣的強大與脆弱,現代的我們,不都如此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