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諮商或心靈成長課程?心理師帶你找到適合自己的療癒之路
近日因某位YouTuber上心靈成長課程的風波,事件更延燒到多位網紅皆出面分享自己參與過心靈課程,讓心靈課程會如何對人造成影響成為輿論焦點。關於「心靈成長課程」是否適合每個人,甚至有些課程運作方式被認為是「邪教」,本文將討論心理諮商和心靈成長課程的主要差異,但並不代表所有的心靈成長課程皆帶來負面影響,而是民眾可以如何從廣大的「療癒資源」中,判斷和尋找適合自己的方式。
「心靈成長課程」與「心理諮商」的主要差別
1. 收費方式:
心靈課程訂價較高,一次性可能達兩萬到五萬台幣,但可能會傳達較為明確效果或可以讓你得到人生疑惑的解答,在上課前必須先繳完所有費用;而心理諮商單次收費約2000元到5000元台幣,結束後才收費,但也可能因心理諮商並不會明確保證一定能達到特定效果,這樣的模糊性可能也會較不吸引人選擇,特別是當人們在心靈脆弱或受挫時,會希望可以找到明確的解決方式。
2. 進行方式:
心理諮商是引導個案並非給予答案,速度可能相對較慢,即便是短期諮商,仍然至少會需要約6-12次的時間,如同改變一個習慣,思考或行為的改變也會需要一段時間才能看到變化,並不是透過告知當事人就會短期改變。因此,對於想要快速得到答案的人而言,會較容易受到成長課程明確的吸引。這類課程能更迅速帶來改變,許多網友分享親友參加心靈成長課程後,短期內就變了一個人,變得極度正向和溫暖。這樣的改變並非不好,僅是心理諮商需要時間和個人持續努力才能看到效果,於是希望盡快得到答案的人們,較容易被心靈課程快速見效的承諾所吸引,即使代價更高。
3. 個人期待與意義:
即便心理諮商的概念近年在台灣較為人所知,承認「接受心理諮商」可能還是會被認為有嚴重心理問題的人才需要,我亦曾經聽許多個案分享,表示和親友透露自己在諮商時得到的回應是:「你有嚴重到需要去做諮商喔!」,而不認為不論身心狀況如何,諮商是可以嘗試了解自我的一種方式。而參加心靈課程則多被認為是一種積極的自我提升行為或正能量體驗,「上課」也是大部分人常見和可接受追求內心成長的方式。相對於告訴別人我去做諮商,我去參加心靈課程的說法,似乎較不會被他人另眼看待。
4. 講師資格:
要成為一位心理師,在台灣必須具備「心理碩士學歷」、「兩年以上實習」、「考取國家證照」、「加入公會與執業登記」,才能依法從事心理治療的工作。相對於心理師的專業訓練,心靈成長課程講師的審核資格是沒有相關法規可依循,也很難驗證講師的專業資格,常見的身份為宗教或靈性領袖、教育家、心理學家或商業機構,主因是許多資格認證未必是國家專業審核,更取決於講師的個人經驗是否足夠「厲害」到吸引民眾去報名上課。
此外,有些心靈課程會透過三階段的課程,標榜讓學員參與課程後,也可以成為療癒師,給予他人協助;這與心理師的訓練過程差異極大,心理師不會告訴個案你接受諮商一段時間後,你就有能力去諮商他人,在沒有受過專業訓練下成為助人者,也可能會對他人造成嚴重的心理傷害。
此外,心理師法亦有規定,心理師應謹守專業倫理,維護當事人福祉。心理師基本會在治療室裡提供服務,這樣的治療情境和框架,保護了心理師和當事人彼此的獨立性,並非任何的場地或方式都能提供心理治療服務。但心靈課程講師也因為沒有相關法規可管制,若在宣傳時提及類似「心理治療」或「心理諮商」時,才可能會受到罰鍰;若規避相關字眼描述提供的服務,仍然有許多灰色地帶無法規可管。
5.個人議題的普遍性與獨特性:
除了工作坊形式,某些心靈成長課程有一些固定的運作模式,如:長時間馬拉松式團體,當生理需求被剝奪時,身心脆弱或內心不安的個人更容易被說服,或更需要合理化說服自己待在團體裡的原因。
而在團體課程中的「從眾效應」,亦會讓個人傾向認同群體中大多數人的觀點或行為,如:講師不合理的指示大家都照著做,只有你不做,反而顯得你不合群或格格不入,不允許成員之間有個別差異,成員也無法拒絕不想遵循的要求,為了避免自己認知失調,更需要合理化一些理由或信念,告訴自己被這樣要求有必須的理由,也會因為對團體有責任和忠誠感而更難離開。
另一個常見的現象是,某些心靈成長課程會希望學員在課程「結業」後,邀請身邊的親朋好友來一起參與課程,讓這樣的信念造福更多身邊他人,也會讓個人相信自己可以從被助者成為助人者。雖然心理諮商也可能因為自己嘗試過,而推薦親友嘗試同一位心理師,但當事人還是有感受或決定是否要選擇同一位心理師的決定權,因為每個人的個別差異是被尊重的,適合我的不一定會適合我的朋友。
為何這麼多人參加心靈課程?身為心理師想跟你說的是…
每個人在遇到人生低潮、對現況不滿、人生失去方向,或生活受到過去創傷經驗影響時,可能會尋求不同的資源,希望能找到一些人生目標,這些資源有可能是星座占卜、算命、心理諮商或身心靈課程。
上述這些工具都可以作為個人自我探索或療癒身心的方式。只是,心理議題的形成,不論原生家庭、親密關係或人際關係,都是長期經驗累積而來,以及即使同樣的議題,對於不同的個體,因為個人特質與過去經驗的不同,所形成的原因可能都不盡相同。因此,透過心靈課程中單一的教導或分享,不一定有機會讓當事人去正視自己的核心議題,或找到適合自己的解決方式。
此外,有些心靈課程會讓個人在團體中暴露自己的創傷經驗,但並沒有能力對創傷做後續的處遇或修復,就像把傷口挖出來之後沒有包紮,這也可能對個人造成心理的二度傷害。另外,心理遭遇低潮或絕望的人,也可能在課程中過度相信權威,更容易被踐踏自我價值觀,認為事情的發生都是自己要負責任。
身為心理專業的工作者,並不是要強調心理諮商是唯一可以幫助自我成長的方式,而是希望民眾們在尋求這些資源的同時,可以有更多的自我覺察和決定權。若是參加的課程有以下狀況,則需要多加留意:
- 費用過於高昂
- 不被尊重情緒或身體界限
- 過程中感覺到不舒服或被威脅
- 被剝奪生理需求
- 強迫你招攬新學員加入
即使有被協助的需求,你還是有權利決定想如何被協助,拒絕不合理的要求。不論是哪一種療癒方式,能夠幫助我們獨立思考的方式,才會是真正的協助,而不是遇到困難時,只能單一地透過尋求別人的建議或答案,因為那永遠不會變成你思考過後的解答。
圖片來源:pexel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