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冒牌者」?心理師淺談冒牌者症候群以及克服的方法(3/3)
克服冒牌者效應的方法
那麼我們該如何克服冒牌者效應呢?如果說對於被揭穿的擔憂是源自於對於完美的執著,那麼練習挑戰自己「非黑即白」的思考模式會是一個可以嘗試的途徑。非黑即白指的是誤將一個連續的狀態視作間斷,甚至二元對立的情況,是一種常見的認知偏誤(cognitive distortions)。讓我印象非常深刻的一件事情是,國小的時候,班上有位成績優異的同學,幾乎每次段考都考100分。有一次他「失常」,只考98分,他按耐不住自己的情緒,指責自己怎麼可以這麼不小心犯了粗心的錯誤。當時我的目光從他生氣的表情轉移到自己75分的考卷上,那紅色的數字顯得格外炙熱。
完美的定義可能凡事都是100分,但客觀而言,0分和100分之間確實有許多不同的狀態。今天就算自己沒有達到心中的100分,不見得就表示這件事情的成果是徹底失敗的。況且,事情的結果往往不是我們一個人能夠完全掌握的。生命當中確實會有無可避免的不確定性。選擇,或者自由,並不在於「我該怎麼做,才能夠避免混亂」;而是在於「當我遇到混亂與未知的情況時,我想要什麼樣的方式去面對它?」
而如果我們沒有辦法接受不完美的自己,是因為過去所受的忽視、責難、或者委屈,那還真是辛苦你了!一直以來總是希望把事情做到最好,肯定相當的不容易。有時候創傷所引發的情緒反應會讓我們覺得自己異於常人,甚至感到羞恥與慚愧,覺得難以啟齒。但如果因此而阻撓自己尋求協助,反而正中創傷的陰謀!羞恥的感覺在秘密與陰暗的環境當中更容易滋生,反而在溫暖與接納的陽光底下會一轟而散。如果說你有意識到自己被這些固著的行為、思考模式所困擾,並且也想要嘗試擺脫過去創傷對自己的影響,或許心理諮商是一個可以考慮的選擇(立即預約心理諮商)。透過建立一段長期、穩定、並且深度的治療關係,不但可以得到溫暖,同時客觀的回饋,這麼做也會讓我們會更有機會整合自己的過去,更加了解、認識自己,並且找到適合自己的方式,試圖與過去的自己和解,而在那之後才會更清楚你會想要朝哪個方向繼續前進。創傷復原是一條漫長的旅途,但你會在過程當中遇到一些可以陪伴、幫忙你的人。
這些人的存在都告訴著你一件事情 — 你並不孤單:)
參考資料
Photo by cottonbro studio: https://www.pexels.com/photo/woman-in-white-shirt-holding-purple-flowers-4887387/